少妇私密推油呻吟在线播放_亚洲欧美中文日韩专区_国产精品系列无码_丰满少妇人妻久久久久久4

仿佛置身千年藝術殿堂 敦煌莫高窟“搬”進惠州

原標題:

敦煌莫高窟“搬”進惠州
“絲路華章 秘境敦煌”藝術公益巡展(惠州站)開展首日吸引觀眾1.1萬人次

  “敦煌莫高窟第3窟、第285窟沒有對公眾開放,沒想到在惠州能近距離看到等比例的樣貌!被葜菔忻裥は壬S著人群進入市博物館一樓展廳展出的復刻版敦煌莫高窟第3窟,體驗了一把置身千年藝術殿堂的感覺。

  8月9日,“絲路華章 秘境敦煌”藝術公益巡展(惠州站)在市博物館開展,掀起一股“敦煌文化熱”:敦煌莫高窟4座代表性洞窟“搬”進惠州,等比例重現(xiàn);40余件(幅)精美彩塑復制品、敦煌藏經(jīng)洞出土的文獻及絹畫復制品驚艷亮相;百米壁畫長廊、敦煌主題文創(chuàng)耐看好玩……惠州市民可在家門口一睹世界文化遺產(chǎn)的芳容。

  4座經(jīng)典洞窟“復原重現(xiàn)”

  敦煌文化延續(xù)近兩千年,集建筑、彩塑、壁畫藝術之大成。以莫高窟為代表的敦煌石窟,是世界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延續(xù)時間最長、內容最豐富、保存最完整的藝術寶庫。

市民在參觀展覽;葜萑請笥浾咧旖鹳 攝

  本次展覽首次將敦煌莫高窟4座經(jīng)典洞窟“搬”進惠州。這4座洞窟分別為敦煌石窟中最早有確切開鑿年代的莫高窟第285窟(西魏)、莫高窟最重要的初唐洞窟之一第220窟、頗具藝術價值的第3窟(元代)以及舉世聞名的敦煌藏經(jīng)洞第17窟,它們通過高清數(shù)字技術,按1∶1等比例精密制作復原重現(xiàn)。其中,第3窟和第285窟為非普通對外開放洞窟,觀眾去敦煌也是難得一見,如今在惠州能看到它們最逼真的樣貌,如第285窟保留有九首龍身的開明獸、人頭蛇身的女媧、旋轉連鼓的雷公等圖案,有中國“萬神殿”之稱。出于保護需要,285窟已經(jīng)多年未對外開放,惠州市博物館將其“搬”來,按原比例復制呈現(xiàn),引來大量市民游客。

  此次展覽還精選自魏晉南北朝以來的敦煌石窟及周邊榆林石窟部分壁畫精品、藏經(jīng)洞發(fā)現(xiàn)的精美絹畫復制品、藏經(jīng)洞出土的文獻復制品、彩塑復制品等40余件(幅),結合敦煌石窟數(shù)字化成果,運用攝影、數(shù)字掃描與輸出、多媒體等技術3D打印,高度還原,全方位展現(xiàn)敦煌的獨特魅力。

  180米壁畫長廊,就像看不見的藝術長廊,吸引著觀眾駐足觀摩細細品味。記者看到,莫高窟第428窟北周《四飛天》壁畫、莫高窟第323窟初唐《張騫出使西域圖》、莫高窟第112窟中唐《反彈琵琶舞樂圖》等絕世名畫復刻版一一亮相,展現(xiàn)了不同凡響的藝術魅力。

  沉浸式感受“數(shù)字敦煌”

  先進技術不僅讓不開放洞窟“數(shù)字復原”,還讓市民游客沉浸式感受敦煌學百年的研究成果。

  本次展覽利用虛擬互動設備,通過沉浸式技術、智能語音導覽系統(tǒng)等,讓觀眾得以近距離領略千年瑰寶的獨特魅力。

  記者看到,展覽現(xiàn)場設有敦煌研究院、中國移動咪咕公司及上海零卡文化聯(lián)合出品的《敦煌奇旅》XR大空間沉浸項目,觀眾化身220窟守護者,佩戴VR設備穿越至大唐長安:360°漫游初唐上元夜盛景,親歷胡旋舞狂歡,深入1∶1復刻的第220窟,與壁畫互動解鎖知識點,劇情式探索供養(yǎng)人翟通尋找壁畫粉本的千年謎題。

  展覽通過多媒體技術,全天滾動播放敦煌藝術紀錄片、動漫影視作品等,為觀眾帶來更多不同的敦煌藝術視覺體驗。

  中國敦煌石窟保護研究基金會理事長楊秀清表示,“數(shù)字敦煌”是敦煌研究院多年來采用科技手段保護敦煌石窟所探索的一項系統(tǒng)工程。此次公益展的主要展品是通過現(xiàn)代數(shù)字技術復制還原的敦煌石窟藝術經(jīng)典作品,真實再現(xiàn)了敦煌藝術的神韻,大家在近距離品味原汁原味敦煌藝術的同時,不僅能感受敦煌藝術的魅力,領略科學技術與文化遺產(chǎn)深度融合的神奇,更能進一步增強文化自信。

  值得注意的是,展覽還設立莫高精神特展,通過圖版、照片等向觀眾展示敦煌莫高窟幾代守護者的故事,他們70余年堅守沙漠,發(fā)揚莫高精神,將文物的保護、研究與弘揚工作推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心動不止在展廳。展覽還設立敦煌主題快閃文創(chuàng)店,展出敦煌研究院開發(fā)的超300件精美文創(chuàng)產(chǎn)品,涵蓋30多個品類,如集章、漆扇等,讓觀眾把敦煌美學文創(chuàng)“打包”帶回家。

  據(jù)悉,展覽開幕前,市博物館組織的“志愿講解員”招募反響熱烈。經(jīng)嚴格選拔和敦煌金牌講解員培訓,100多名志愿者脫穎而出,他們參與講解,提高了觀展學術性和趣味性,為展覽注入了更多人文溫度與專業(yè)力量。

  惠州市民家門口的藝術殿堂

  此次公益展登陸惠州受到各方關注,首日觀眾約11000人次。他們紛紛表示,本次展覽“藝術+場景+科技”相結合,開啟了一場跨越歷史的視覺之旅,以可觸、可感、可交互的方式,重新詮釋文化遺產(chǎn)的當代價值。

  “敦煌是陸上絲綢之路的璀璨明珠,惠州則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jié)點,這條歷史的紐帶讓陸上絲路與海上絲路在嶺南深情握手。”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副局長曾傳山表示,本次展覽不僅為惠州市民和粵港澳大灣區(qū)公眾打造了一座家門口的藝術殿堂,也為本地文化遺產(chǎn)保護工作者樹立了寶貴的“參照系”,為惠州文化遺產(chǎn)的科學保護與活化利用提供了重要借鑒,更為惠州與敦煌乃至全國更廣闊區(qū)域的文化對話與互學互鑒架起了一座“金色橋梁”。

  “市博物館致力于打造‘一帶一路’文明新對話平臺,助力粵港澳大灣區(qū)人文建設,助力惠州文旅融合發(fā)展!笔胁┪镳^館長鐘雪平表示,本次展覽是敦煌石窟藝術首次大規(guī)模走進惠州,不僅承載著中華文明千年的藝術瑰寶,更肩負著“讓文化遺產(chǎn)活起來”的時代使命。

  惠州日報記者侯縣軍 通訊員伍婉華

編輯:洪東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