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頭條 掌中惠州
東江輿情研究院 東江創(chuàng)新發(fā)展研究院 東江云媒大數據研究院 惠州東江圖片社
東江品牌聯(lián)盟 粵港澳大灣區(qū)主流媒體聯(lián)盟 東籬俱樂部 超網新媒體公司 教育投資公司 報業(yè)印務公司 報業(yè)發(fā)行公司 新文創(chuàng)公司 惠報廣告公司 惠品匯 農產品展銷中心 文化藝術發(fā)展中心 惠州日報國旅 教育文化傳播公司 出版公司 天堃文化公司 迭代智能科技公司 惠州國畫院
演播廳 會議室
在惠城區(qū),有3位烈士長眠于龍豐街道天平山上,但一直沒有親人祭掃。2019年,在惠城各方力量的不懈努力下,從惠州到廣西、汕頭、上海,再到澳大利亞,3位烈士親屬才逐漸與親人“相認”。而這3位烈士中的上海籍烈士韓建篪,其家屬遠在異國他鄉(xiāng),“相認”后始終未能如愿到惠州祭掃。
在各方推動下,今年4月16日下午,韓建篪4名家屬終于奔赴惠城區(qū)。17日上午,韓建篪烈士親屬、區(qū)退役軍人事務局、龍豐街道辦相關負責人以及退役軍人代表一行18人,來到龍豐街道天平山烈士墓前舉行了簡樸而莊重的祭掃儀式。當天,儀式由全國一級戰(zhàn)斗英雄周元生主持。
林場職工發(fā)現烈士墓,在天平山選址重修
周永孝(廣西籍)、韓建篪(上海籍)、林六妹(廣東澄海籍)3位烈士的墓碑均建于上世紀50年代。1986年以前,這些烈士墓還零散安放在各處,惠州市林場職工梁師傅在天平山腳下發(fā)現周永孝烈士的墓后,將其移至天平山山腰,后又將發(fā)現的另兩處烈士墓碑安放至一起。往后每年清明節(jié),梁師傅都自發(fā)到墓前祭拜3位烈士,直至2014年離世。
“2013年3月,應上級工作要求,我們需在天平山上協(xié)助搜尋一名航空烈士的墓碑。機緣巧合下,我們發(fā)現了這3位烈士的墓碑!饼堌S退役軍人之家家長張日昇在座談會上回憶道。
2013年8月,天平山因大雨發(fā)生山體滑坡,烈士墓受損嚴重。為保護烈士墓,龍豐街道辦相關負責人積極與惠州市林場協(xié)商,在天平山選址重修烈士墓,并聯(lián)絡財政撥款。在梁師傅的幫忙下,烈士墓于2013年12月底建好。此后,每逢清明節(jié),龍豐街道辦都組織老兵前來祭奠英靈。
尋親線索屢次中斷
自2015年開啟為烈士尋親之路后,有關部門相繼聯(lián)系上周永孝、林六妹2位烈士的家屬,卻因韓建篪烈士原籍地遙遠、信息匱乏等原因,尋親線索屢次中斷,過程頗為曲折。
“尋找了近兩年后,2018年5月,我通過上海網友拉群,加到了10個群友,其中聯(lián)系上一名上海熱心人士施小鴻。他按老地址去查詢,無奈環(huán)境變了,最終也沒有找到!饼堌S街道街政辦主任林可華回憶道,后來,其嘗試發(fā)函至上海市民政局、澳大利亞駐上?傤I事館和上海市黃浦區(qū)民政局,請求幫助尋找韓建篪烈士的家屬,黃浦區(qū)民政局很快回了函。
據當地民政部門走訪,韓建篪烈士墓碑上的戶籍地址——上海太倉路237號已拆遷,現已建成上海著名景點新天地。這里曾住有30多戶人家,只有一家韓姓,初步確定韓仲舒有可能是韓建篪烈士的家屬,但該老人已定居澳大利亞,無法取得聯(lián)系,其妻子陽愛華也于2017年11月去世,尋親線索中斷。
4名家屬從澳大利亞奔赴惠城區(qū)掃墓
直至2019年1月,尋親之路迎來了轉機。林可華偶然結識了每年都要從上海來惠州“避寒”的鐘茂生。恰巧鐘茂生住在原盧灣區(qū),對太倉路比較熟悉,林可華便拜托鐘茂生幫忙打聽。鐘茂生通過網上發(fā)帖為烈士尋親,2019年3月,這一尋親帖子得到上海電視臺新聞綜合頻道《新聞坊》的關注,欄目組隨即展開追蹤報道和滾屏播報。在眾多網友的熱心轉發(fā)和愛心接力之下,遠在澳大利亞的韓家澍收到了這個尋親信息。
2019年6月6日,林可華接到一個來自澳大利亞的認親電話。座談會上,韓建篪烈士的侄子韓家澍回想起當時接到電話的心情:“當時我聽到這個消息,非常意外。很驚喜能夠知道伯父的長眠之處。更感動的是,這背后竟是這么多好心人付出如此多的心血和精力!
韓建篪烈士的侄女韓偉說:“其實我們一直都在打聽伯伯的下落,但一直遍尋無果,這成了我們家的一樁心事。今天,我們終于要和伯伯‘見面’了,也算是完成了我們家族一直以來的心愿,彌補了我們的遺憾!彼硎,感謝惠城區(qū)退役軍人事務局、龍豐街道辦相關負責人,還有用心用力的老兵們以及各位熱心網友。
4月16日下午,韓建篪烈士4名家屬從澳大利亞奔赴惠城區(qū),第二天上午到龍豐街道天平山烈士墓前舉行了簡樸而莊重的祭掃儀式。
惠州日報記者葉文青 通訊員梁日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