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頭條 掌中惠州
東江輿情研究院 東江創(chuàng)新發(fā)展研究院 東江云媒大數據研究院 惠州東江圖片社
東江品牌聯(lián)盟 粵港澳大灣區(qū)主流媒體聯(lián)盟 東籬俱樂部 超網新媒體公司 教育投資公司 報業(yè)印務公司 報業(yè)發(fā)行公司 新文創(chuàng)公司 惠報廣告公司 惠品匯 農產品展銷中心 文化藝術發(fā)展中心 惠州日報國旅 教育文化傳播公司 出版公司 天堃文化公司 迭代智能科技公司 惠州國畫院
演播廳 會議室

茶樹長勢喜人。

采茶。

萎凋。

殺青。

檢查茶葉的烘烤情況。

潼僑綠茶。

升級包裝,加強宣傳。
滾燙的殺青鍋熱氣蒸騰,一捧鮮嫩的茶青傾入,“滋啦”聲驟響,濃郁青草氣瞬間升騰彌漫……在仲愷高新區(qū)潼僑鎮(zhèn)的老茶廠內,負責人吳遠波雙臂在近280攝氏度高溫的鐵鍋中翻飛,用手掌精準感知著火候的微妙變化。鮮葉在他手中抖撒、翻動,青澀氣漸褪。吳遠波專注的神情,無聲述說著對傳統(tǒng)制茶技藝的堅守。
潼僑綠茶是許多老惠州人舌尖上的記憶,一度是“惠州茶”的代名詞,其制作極具匠心:清晨時分,茶農們開始采摘,精準采擷一芽二葉、三葉的鮮嫩茶葉;隨后,鮮葉在竹篩上靜靜“呼吸”,散去青澀,悄然醞釀內質;接著,用柴火猛攻,讓鐵鍋變得滾燙,通過燜抖結合的手法,散盡茶葉的青草氣;之后靜置,散去茶葉的燥熱與余火;再由師傅們用雙臂在篾片上推揉茶團,使葉片卷曲成緊結的條索;緊接著,便是解塊、初炒、篩茶等工序……每一步都需要十足的耐性與專注,全憑師傅對季節(jié)、時辰、茶性的精準拿捏。
近些年,隨著人們對本土特色農產品的關注度不斷提升,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穩(wěn)步推進,潼僑綠茶乘著“百千萬工程”建設的熱潮,再次煥發(fā)出新的生機。
在當地政府的統(tǒng)籌與大力支持下,潼僑綠茶種植面積不斷擴大。同時,茶廠積極行動起來,一方面,升級茶葉包裝、加強品牌宣傳,讓潼僑綠茶以更時尚、更高檔的姿態(tài)出現在消費者面前;另一方面,集中力量研發(fā)新產品。在不久前舉辦的廣東省名優(yōu)茶質量評價活動中,茶廠的潼僑綠茶、“東方美人”烏龍茶斬獲最高級別的七星級獎項,潼僑紅茶榮獲六星級獎項,這無疑是對潼僑綠茶品質與創(chuàng)新的高度肯定。
如今,潼僑綠茶老茶廠已成為當地重要的中小學茶文化教育基地,潼僑綠茶制作技藝也正在申報非遺項目。未來,茶廠計劃建立一個集非遺傳承、文化體驗、研學教育于一體的茶文化基地,深度融入當地“僑”文旅產業(yè),帶動更多群眾增收致富,讓潼僑綠茶這一僑鄉(xiāng)瑰寶綻放出更加耀眼的光彩。
文字 惠州日報記者陳春惠 實習生韓詔儀
圖片 惠州日報記者楊建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