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造成的停工停產,芯片短缺對現(xiàn)今汽車行業(yè)的沖擊無疑更加致命。自2020年下半年以來,一場嚴重的汽車芯片危機正在全球范圍內蔓延,包括現(xiàn)代、通用、福特、沃爾沃、本田、豐田、大眾等汽車廠商無一幸免,因芯片短缺被迫臨時停產的消息頻繁見諸報端。雖然以臺積電為代表的傳統(tǒng)芯片制造商已經表態(tài)增產汽車芯片,也有像英特爾這樣的IT友商承諾提供幫助,但專家預測芯片短缺問題或仍將持續(xù)數(shù)年。
缺“芯”史無前例遭遇連環(huán)打擊
在汽車發(fā)展歷史中,曾經經歷過“石油危機”和“金融危機”,但被一枚小小的芯片掣肘,卻是史無前例的。當前汽車行業(yè)所缺少的芯片,并非高精尖的智能控制芯片,而是制程相對較老的車身部件控制MCU芯片。理論上來說,芯片制造商生產MCU芯片應該相對簡單輕松,為何仍會出現(xiàn)短缺問題?
首先,雖然MCU芯片制程相對落后,但由于涉及到車輛操控和安全性能,因此對于產品優(yōu)良率的要求非常高,這將大大增加芯片制造商的驗證周期。其次,汽車使用難以避免極寒、高溫、高濕等惡劣環(huán)境,這對車載MCU芯片的適應能力和芯片算力提出了嚴苛的要求。正是基于以上兩點因素,導致芯片制造商在制定產品生產策略時不會將汽車芯片放在重要位置,據(jù)統(tǒng)計,在全球芯片制造領域中,汽車產品只占其中的約10%。疫情到來前,芯片制造商還可以妥善處理來自于汽車廠商的芯片訂單,但疫情突發(fā)導致汽車廠商停產,芯片需求中斷,再加上疫情催生了消費電子市場的繁榮,芯片制造商自然而然會將生產重心偏離汽車產品。
除了客觀因素的影響,一些意外變故也直接導致了芯片危機加劇。作為豐田、本田和日產等日系廠商的主要供應商,瑞薩電子公司的Naka工廠N3大樓近日發(fā)生了一場嚴重火災,約三分之二的產品是汽車芯片,為本就尷尬的芯片供應雪上加霜。此外,由于受到今年2月份美國得克薩斯州寒潮引發(fā)的大規(guī)模停電影響,恩智浦和英飛凌兩大芯片制造商位于當?shù)氐墓S也不得不采取停工停產的措施,恩智浦不久前宣布因停電損失一個月的產能,而英飛凌預計到今年6月才能完全恢復當?shù)毓S的正常生產。
汽車廠商看重供需關系與產品質量 替代者難覓
既然核心芯片制造商的產能無法保證,汽車廠商能否尋找替代者?目前國內汽車上下游產業(yè)鏈中存在著大量的二級芯片制造商,雖然擁有自主研發(fā)車載MCU芯片的能力,但由于起步較晚,經驗不夠豐富,因此在產品精度和可靠性方面還是與老牌的汽車芯片制造商有很大差距。
相比二級芯片制造商,國產頭部芯片廠商華為和中興已經做好了隨時進入汽車行業(yè)的準備。華為目前的芯片研發(fā)主要聚焦于人工智能和自動駕駛領域,并且剛剛于上海完成了華為自動駕駛技術全球首次公開試乘,展現(xiàn)出深厚的技術積淀。中興則于近日宣布成立汽車電子產品線,涉足汽車芯片領域,同樣表明了進軍汽車行業(yè)的決心。
盡管國內芯片制造商摩拳擦掌,但仍然難以撼動汽車廠商與傳統(tǒng)芯片制造商的供需關系。正如上文所說,車載MCU芯片的產品優(yōu)良率直接關系到汽車的安全和性能發(fā)揮,致使汽車廠商在選擇芯片制造商時更加謹慎,更何況汽車廠商還要考慮雙方的利益,因此想要打破這種關系似乎并不容易。
自研芯片可解燃眉之急 供需結構改革更為關鍵
不愿意相信國內芯片制造商,絕大多數(shù)汽車廠商選擇調整生產策略或是繼續(xù)等待,也有一些汽車廠商開始規(guī)劃自研自產芯片以應對危機。零跑汽車去年10月份率先發(fā)布了旗下全新研發(fā)的首款自主化量產芯片——凌芯01,邁出了造車新勢力自研自動駕駛芯片的第一步。近日,小鵬汽車也宣稱正考慮制造自主研發(fā)的自動駕駛芯片,以保持在競爭中的領先地位。
相比造車新勢力集中發(fā)力自動駕駛芯片領域,傳統(tǒng)汽車廠商更關注中控芯片。日前,吉利汽車董事長李書福對媒體透露,吉利自主研發(fā)的中控芯片將會在2023年實現(xiàn)裝配上車。而對于早在2002年便進入半導體技術領域的比亞迪來說,在正式進軍汽車制造領域前便做好了芯片布局,如今自研的芯片產品的裝機量已經相當可觀,斷供危機也并沒有對比亞迪汽車的生產造成過多影響。
然而,自研自產固然可以化解階段性芯片短缺情況下的燃眉之急,但對于那些“臨陣磨槍”的汽車廠商來說,建立整套的芯片研發(fā)和制造基地需要時間和資金支持,自研芯片還要經歷漫長的驗證周期和技術積累,短期內芯片產品質量很難達到預期。即便是已經在半導體領域打拼多年的汽車廠商,也很難保證其芯片產品能夠達到國際頂尖水平。也就是說現(xiàn)階段以及未來一段時間內,汽車廠商在旗下主力車型上,自研芯片的使用率并不會太高。
面對前所未有的芯片危機,全球汽車行業(yè)都在努力思考解決方法,作為過度依賴于供需關系的汽車制造業(yè),或許從供需結構下手會是不錯的切入口。目前,中國政府已經明確表示將加大扶持芯片制造等相關產業(yè),這對于國內汽車廠商來說顯然是利好消息。隨著華為、中興等芯片制造商的崛起,國產芯片技術水平不斷提升,未來國內汽車廠商有望實現(xiàn)汽車芯片的國產化替代,從而有效推動汽車供應鏈改革升級。